——《吆喝》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吆喝》是北京作家萧乾以平易而又不乏生动幽默的语言对旧北京街市上叫卖声的回忆。文章在缓缓的追忆语调中流露出了愉悦和怀想,能引人体味生活中蕴涵的浓郁的情趣。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意,学习作者合理介绍说明纷繁复杂事物的方法;揣摩语言,体会吆喝声的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魅力,理解作者写"吆喝"时的内在情感。2、 合作调查能力、搜集整理能力、表演能力等 过程与方法 1、上集市搜集、调查、整理如今当地的种种"吆喝",研究其规律、特点及价值,探讨其中包含的民风民俗等 。2、自学讨论法、行动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热爱本土俗文化的情感。 2、归类记录类似吆喝的口头文化遗产,为抢救工作做一点贡献。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把握文章的结构,学习作者剪材组材的技巧;品味语言,理解作者的内心感受。
教学难点:品味语言,理解体味"吆喝"中蕴涵的浓郁的情趣。
二.说教法
1. 结构、层次:从学生活动角度主要设计为三个环节:整体感知、感受特色——三读课文、三赏吆喝——回归生活、内化理解。
2. 思路、理念:
引导入境尽量简洁明快自然得体。
明确目标为的是减少学生学习活动中的无效思维,并有利于学习活动中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阅读方法的指导,重在学生体验,新课标认为"学习的过程是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教师应该教学生阅读的方法,这是重点之一,而且是下一环节的基础,要视学生情况舍得花时间,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形式要多样。
提问探究,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这篇散文的写法及风格,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言材料,提高其整体把握、概括提炼的能力,做到从语言品味中领悟内涵,指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动心地学习语言。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原有的知识与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学生伙伴间的互动互生是最接近'最近发展区'的。"
因此,这环节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师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允许并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勇于提问质疑,讨论争辩。
3.手段及依据:教学手段方面,设想运用简单课件辅助教学,做到实用、有效,不搞花样。提供文字材料以提示重点作资料参考,图片画面的运用也仅为激发联想想像而设,坚定语文课堂"文本学习为主,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教学立场。
三.说学法
学法指导学生在充分预习、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必须掌握以下学法:
自主学习法 要求学生必须学会使用工具书,养成看课文注解,自学课文的好习惯,自主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如课前预习、课上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课后及时复习巩固等。经过自学,应基本读准字音、理解课文内容。我国的当代教育家魏书生、钱梦龙、黎世法等人的教学论都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法。
诵读品味法 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扫清文字障碍,初通文意后,能通过反复涵咏朗读品味,读出文中的韵味,还课堂以朗朗书声。通过读可以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精神。
创造性学习法 要求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大胆创新的精神,学会联想、想象、体味、感悟、迁移、转换,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新的东西来,尝到学习与创造的成功的喜悦。
我国著名教育家王森然的王氏教学理论以及徐锦熙的三段教程论都特别重视学生的发展性创造实践,日本东京文理大学的垣内松三教授的教育理论也极力推崇让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足见,创造性学习法是有其较强科学性的。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板块之一:整体感知。活动目的——感知特色。
1. 学生快速阅读全文并思考:
(1)、课前同学们已经做了初步的预习,现在,让我们再把课文大声朗读一遍,并找出课文里提到的叫卖物品,看看这些物品涉及到哪些行业?
(2)、文中哪个行当的吆喝介绍的最多?
(3)、一种物品,一声吆喝,这一声声吆喝,让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北京城?
2.方法积累:在阅读中抓住关键语句(过渡句、总领句、段中心句、总结句、重点是吆喝句),有助于整体感知,熟悉课文内容。
【初读课文,就读出了——热闹的街巷,丰富的物品,特色的小吃,北京人的早晚四季的生活场景。其实,读吆喝就是读生活、读吆喝就是读风情。市井风情】
教学板块之二:三读课文。活动目的——品味语言特色,体会作者情感。
一读:体会吆喝的声乐艺术
(1)现在,请大家收回浮想的思绪,进一步来品读吆喝的滋味。人常说,民以食为天,同学们,让我们来看看,哪一句吆喝,让你一听,就口水直流?
(2)这小小的吆喝词,真可谓手法多样,贴切生动,比喻、拟人、夸张,写形、写色、写味儿。平实中透着儒雅,质朴又不失鲜活。这些诱人的吆喝,老北京人可不是读出来的,他们是咋表现出来的?
(3)老北京最本色的方言,机智幽默,贴切鲜活,极富表现力,再加上吆喝人的个性演绎,那会是一种什么感觉呢?我们也来试着唱唱,感受一下吆喝人的本领。
(4)诱人的吆喝词,动听的吆喝调 ,真让我们惊叹。在作者眼里,这些吆喝人俨然就是一个个身怀绝技的民间艺术家,他们的吆喝不只是简单的叫卖声,此时在你听来,这吆喝是什么?
【体现了当地的民俗风情,是体现北京人性格特点的艺术,有老北京的京剧味,就象一首歌——比作声乐的艺术。品读吆喝,就是品读声乐艺术:声乐艺术】
二读、体察吆喝人的生存状态
这些声乐艺术的创造者,既不是明净雅居中舞文弄墨的专业作家,也不是璀璨灯光下引吭高歌的表演艺术家,他们是一群什么人呢?他们的生活处境是怎么样的呢?快速跳读课文,勾画出最能反应吆喝人生活处境的关键词句。
【他们从大清早到深夜,无论是炎热的夏季还是寒冷的冬日,走街串巷,肩挑背扛。用心的吆喝也就是多卖两个萝卜,多收入一个铜板。吆喝就是他们苦乐生计的承载。同学们很善于品读文字。从一句吆喝词儿中,就读出了他们艰难困窘的生活处境,读出了他们忙碌艰辛的生存状况:生活状况】
三读、体味吆喝人的人生境界
(1)这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吆喝人,虽然利润微薄,处境艰难,但他们面对生活又是一种怎样的态度呢?让我们通过第六段这个特写镜头,走进吆喝人的心灵世界。这是作者写的最详细的一个人物,我们一起朗读第六段,看看这个卖馄饨的人是如何面对生活的?
(2)面对如此艰辛的生活,他们不失诚信,把吆喝声喊得那么嘹亮动听,从中你还能读出什么?
【品读吆喝,我们不仅读出了市井风情、读出了声乐之美,读出了老北京人艰难困苦的生存状态,更读出了北京人热情乐观的生活态度,自信豁达的人生境界。这境界就是吆喝最动人的美丽,是民俗文化的精髓所在。人生境界】。
四、回归生活、内化理解
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也有许多象吆喝一样已经消逝或正在消逝的民俗习惯和风土人情,同样从不同角度体现了老百姓的智慧,反映了平凡人的生活,折射出我们中华民族对待生活的态度和追求。
北京有北京的吆喝,宜昌有宜昌的巴山舞、四川有四川的龙门阵……我们的内江也是一个历史悠久,民风淳厚的文化名城,在我们身边有哪些正在消逝或已经消逝的民俗?作为内江人,你能发掘出这样的民俗习惯和风土人情,并从中读出我们内江人的生存状态和人生态度吗?大家议一议。
特色美食:铺盖面,糖锅魁,叶儿耙,冰凉粉,苕丝糖
特色文化:川剧 方言
"石坪山歌"是一种独具地方特色的原生态山歌,清代中期由福建迁入石坪的客家人将客家文化与当地文化融合而形成。
"石坪山歌"大多以五言和七言为主,唱词采用比兴手法、衬词多为虚词,曲牌众多,表现内容广,歌声高亢粗犷、委婉细腻,音域能翻山越岭、穿云透雾,感染力极强。
"石坪山歌"主要在威远县,并向周边的资中县传播,经过收集、保护、整理和传承;通过多种媒体广泛宣传,得到了完整的保存;在学校、社会广为传唱,成为了当地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主要演唱者蒋茂萍、杨汉书(已故)因传唱威远石坪山歌,出席了全国社会主义青年积极分子代表大会。2008年,石坪山歌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川南山歌",观英滩镇同时也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五.说板书
[板书设计]
吆喝
市井风情
品读 声乐艺术 发掘
生活状况
人生境界
语言:富有地方特色
情感:怀念往昔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