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要分享的,就是王安石在王令去世第二年秋天写下的《思王逢原三首》。
思王逢原三首
其一
布衣阡陌动成群,卓荦高才独见君。
杞梓豫章蟠绝壑,骐驎騕褭跨浮云。
行藏已许终身共,生死那知半路分。
便恐世间无妙质,鼻端从此罢挥斤。
其二
蓬蒿今日想纷披,冢上秋风又一吹。
妙质不为平世得,微言唯有故人知。
庐山南堕当书案,湓水东来入酒卮。
陈迹可怜随手尽,欲欢无复似当时。
其三
百年相望济时功,岁路何知向此穷。
鹰隼奋飞凰羽短,骐驎埋没马群空。
中郎旧业无儿付,康子高才有妇同。
想见江南原上墓,树枝零落纸钱风。
王安石画像
先看第一首,首联赞美了王逢原的“卓荦高才”(荦,读如落)。颔联“杞梓豫章蟠绝壑,骐驎騕褭跨浮云”则把王逢原比作良木和良马(騕褭,读如舀鸟。杜甫诗《天育骠骑歌》中有句云“如今岂无騕褭与骅骝,时无王良伯乐死即休”)。颈联更见出王安石的沉痛。“行藏已许终身共”用《论语·述而篇》中的典故(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生死那知半路分”直抒胸臆,让人想起王安石为王逢原所作的墓志铭中所写的“于是慨然叹,以为可以任世之重而有功于天下者,将在于此,予将友之而不得也。呜呼,今弃予而死矣,悲夫!”尾联则是用了《庄子》中“运斤成风”的典故。
第三首的首联“百年相望济时功,岁路何知向此穷”,意思是王安石本来想王逢原能成就一番大事,没想到他年仅二十八岁就撒手人寰。颔联亦是叹息他英年早逝。颈联“中郎旧业无儿付,康子高才有妇同”用了两个典故,“中郎”指的是蔡邕,蔡邕无子,只有一女蔡琰,王逢原也无子嗣,只有一个遗腹女。“康子”指的是黔娄。尾联依然是王安石对王逢原坟墓的想象。